長典新聞
ChangDianNews
記錄的是我們成長的點點滴滴,分享的是逐夢的快樂!
首 頁 / 資訊
合作熱線
0571-89967777
藥材流通:藥市現頹勢,基地被力推
發布時間:2016-08-04 12:00:00 點擊率:1425 通訊員 :到2020年“流通環節中藥材規范化集中倉儲率達到70%”,全國將建成70個具有追溯系統、初加工集約化、包裝規范化、中藥材養護集中倉儲的現代庫房……
早晨7點半,安徽亳州老藥材市場已經開市,但與過去熙熙攘攘相比卻多了一份冷清。
“近年藥材市場不景氣,大藥商面臨飛檢,隨時都有被查的危險,小藥商又逐步被電商所替代,因此市場繁華大不如前。”亳州市地產中藥材栽培技術研究所總經理邢振杰說。而對于亳州來說,藥市不景氣,藥商前途似乎更加迷茫。在這個約600萬人口的城市,已經開業或在建未開業的新老藥材城就多達五六個,這些藥市都面臨共同的難題:商戶進駐不足,投資難以收回,中藥材飛檢越來越嚴格,人氣越來越差……
7月22~24日,由中國倉儲與配送協會和中國中藥協會聯合主辦的“第二屆中國中藥材物流大會”在亳州舉行。中國倉儲與配送協會副會長沈紹基在會上表示,未來幾年,中藥材倉儲規范化將倒逼藥市轉型。隨著中藥材物流基地建設在全國逐步鋪開,17家藥市可能會走向消亡。
巨變,進行時
去年4月,國務院辦公廳轉發12個部委聯合制定的《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規劃》明確提出,“流通環節中藥材規范化集中倉儲率達到70%”,“建設25個集初加工、包裝、倉儲、質量檢驗、追溯管理、電子商務、現代物流配送于一體的中藥材倉儲物流中心”等重點發展目標。今年5月,商務部發布《全國中藥材流通基地規劃建設指引》(以下簡稱《指引》),對中藥材倉儲物流中心建設給予明確指導,目前已公布首批6個“全國中藥材物流試驗基地”名單。
全國中藥材物流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溫再興表示,當前保障中藥材品質要破解五大難題:一是粗加工、分散加工、馬路晾曬;二是民房存儲、分散存儲、摻雜使假;三是養護不當,發生霉變、生蟲,磷化鋁熏蒸,硫磺熏蒸;四是包裝不規范、無包裝、濫包裝、無標示;五是管控分散、不到位,質量無全程追溯。
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中藥民族藥檢定所發布的信息顯示,2015年我國中藥材抽檢61869批,合格率75%。抽樣超過500批的品種檢出的主要問題集中于摻假、蟲蛀、硫熏、非法染色、偽品等。
事實上,我國從2000年起就開始在醫藥流通行業推行GSP認證,醫藥流通行業軟硬件水平由此大幅提升;推行GAP種植規范,優秀中藥企業紛紛建立自己的規范化種植基地。然而,不容回避的是,中藥材種植、采收屬于農副產品范疇,由農業部管轄,食品藥品監管無法到達。同時,中藥材種植以農戶為基礎,中藥材在進入藥品流通渠道之前交易分散、隱秘、不規范。盡管國家不斷加大監管力度,在全國認定17個中藥材交易市場,但是中藥材交易仍有相當一部分游離于規范藥市之外。中國中藥協會會長房書亭指出,以公司+農戶模式采收的中藥材,進入藥品流通渠道的只占到全部中藥材流通的10%左右,其余90%的交易處于分散狀態,市場監管非常困難。
2009年,藥品流通管理開始由商務部接管。當時,商務部有關人士就表態,要通過提高藥品流通行業的集中度進行改革。醫藥業內人士認為,商務部以中藥材流通為突破口,通過在道地產區建立中藥材流通基地,建設標準倉儲庫房,是提高藥品流通行業集中度的重要舉措,必將引發中藥材流通業重新洗牌。對于市場監管來說,商務部的做法是在中藥材進入流通渠道之前建立起一道篩選屏障。
按照《指引》要求,中藥材進入物流基地倉儲庫房要通過農殘、重金屬含量以及二氧化硫等相關檢驗檢測,進行規范化產地加工、包裝、賦碼,入庫后進行科學、環保的養護,最后出庫時每一件藥材都具有唯一的可追溯性編碼身份。
洗牌,防搭車
“我們在全國三四線城市拿了很多地,現在房地產不景氣,去庫存壓力大,政府倡導建設中藥材倉儲庫房的政策恰好給了我們一個好概念。我們已聯合了兩家中藥材龍頭企業,共同打造一個中藥材流通基地。如果第一個項目推進順利,后續我們將以此作為模板在全國布局。”一家總部在上海的房地產公司相關人士表示。
中國倉儲協會相關負責人強調,建立中藥材流通基地需要兩個關鍵條件,一是雄厚的資金,二是專業團隊,嚴格按照《指引》執行。然而令人擔優的是,中藥材流通基地建設會不會引發業外資本搭便車,炒作房地產?此前,康美藥業高調收購亳州中藥材市場,進駐亳州打造華佗中藥城,原定分期建設,一期工程結束后就有多個證券機構質疑其商鋪銷售形勢不利,投資難以收回。
據了解,亳州中藥材市場(即老藥市)的大商戶都擁有商鋪產權,該藥市處于亳州火車站附近,交通便利。康美藥業收購老藥市建立華佗中藥城后,試圖游說大商戶進駐新市場,但直到目前撤出老藥市的商戶寥寥。亳州某藥企負責人表示,現在的康美華佗中藥城更像一個小商品市場,人氣也不旺。據媒體公開報道,康美華佗中藥城于2011年11月底盛大開盤,首推170~400平方米448套單元式物流鋪面。
事實上,康美模式在全國藥市極為普遍,賣商鋪,拉藥商入駐已經成為中藥城的共同特征。這些藥材城也都具有流通功能,建有質量檢測中心、倉儲庫房,但質量檢測中心設施簡陋,庫房也以租賃為主。在亳州某藥市物流服務大廳的質量檢驗服務區,甚至有工作人員向咨詢的客商“交底”:放心,這里的質量檢測要求低于藥典標準。
好事,要辦好
由于商務部力推,地方也有一系列優惠政策,因此去年以來中藥材流通基地建設速度非常快。總的來看,主要推進和優惠政策包括:一是當地政府對建設中藥材物流基地的企業按照“三農”資金給予支持。對藥農及藥商存入基地的藥材給予一定的存儲費用補貼。二是金融配合,引入倉單抵押機制。藥農可將藥材入庫,將倉單進行抵押貸款,先獲得生產資金。三是政府監管,對入庫中藥材賦質量可追溯碼,增加集中倉儲入庫藥材在市場中的競爭力中。而目前參與中藥材流通基地建設的企業為拉藥材存儲戶也給予大力度的優惠政策。九州通安國中藥材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付城表示,現在九州通亳州中藥材基地免費存儲中藥材,在入庫檢測、養護方面均有優惠。
然而,從商務部推動建設中藥材流通基地那天起,醫藥業界就存在一些擔心,主要包括:建設物流基地與原有藥材流通市場會不會重復建設?會不會引發新一輪投資熱,浪費國家資源?物流基地的質量檢測誰來承擔,能否嚴控國家標準,有沒有專業人才?被賦碼的中藥材質量是否能獲得業界認可?
“我在這里強調,倉儲協會只做倉儲的事情,也希望申請物流基地建設的企業將藥材經營和倉儲業務分開,因為基地一旦涉足經營,難免利益驅動。歡迎藥監部門監督檢查物流基地藥材入庫檢測。如果3年后中藥材物流基地建設與集中倉儲能覆蓋全國70%的中藥材,也希望得到醫藥行業和監管部門的認可。”沈紹基表示。
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藥化監管司藥品流通監管處處長崔野宋表示,中藥材流通一直是監管的難點。商務部推動改革是件好事,對中藥材流通規范意義重大。希望推動此項工作的相關協會建立規范體系,細化操作環節,嚴格把關,促進這項工作真正持續開展。
